网站公告:
新闻资讯
最新信息
联系我们
名称:上海顾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联 系人:顾先生
手 机:13701742848
Q Q :1085003134
网 址:www.688si.com
邮 箱:1085003134@qq.com
地 址:上海浦东成山路3188号
行业资讯
大尺寸组件标准化已成必然趋势
2020/12/24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阅读:1375次 【打印此页】
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: 随着近年来组件尺寸规格越来越多,2019年以来,硅片尺寸的升级进程不断提速。当前,市场上硅片尺寸包括156毫米、158毫米、166毫米、182毫米、185毫米、210毫米等。在“尺寸之争”愈演愈烈的情况下,组件的标准化正在成为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“多样性”引发适配难题
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看来,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成本上升,还会增加终端电站设计成本、供货风险。
组件回收 “由于组件尺寸不统一,不同规格的组件要选用不同规格的硅片、电池片,而边框、玻璃等辅材也需要按照不同尺寸适配。为了满足不同尺寸组件,上游企业和辅料供应商需要切换生产线,一方面产能损失将有所提高,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库存成本。”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告诉记者。
一旦某种材料供应紧张,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促使供应问题加剧。今年第三季度以来,光伏玻璃一直处于供应短缺周期,其价格从24元/平方米一路飙升至目前的42元/平方米,涨幅超75%。
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和市场负责人张映斌表示:“玻璃本来在不同组件厂之间就不能通用,玻璃企业一直面临库存压力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。组件尺寸的多样化将使大量玻璃因不同尺寸产品规格切换而损失,供应链匹配度低还将增加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。
此外,组件尺寸不同对下游电站适配也是很大问题。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组件的电气、载荷性能参数,支架、逆变器厂商要匹配及研发不同产品。这让寻找价值最大化的“标准化组件”势在必行。
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,业内人士也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。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光春认为,“尺寸标准化后,硅片、电池片厂商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库存,也不用再去考虑多种产品兼容的复杂设备,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,促进成本的节约、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。”
大尺寸是发展趋势
刘译阳赋予了组件尺寸标准化更大的意义。“组件尺寸标准化是实现全面平价的必要路径,是中国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,是进一步奠定中国光伏行业世界第一的基础。”
降低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产业的主旋律,在高功率的发展趋势下,硅片尺寸从166毫米到210毫米,都被市场称为“大尺寸组件”。那么,哪一个规格才是实现标准化的最佳选择?
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电新团队认为,从“兄弟产业”半导体的发展脉络来看,由于硅片尺寸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成本,尺寸不断变大已成必然趋势。目前,半导体行业尺寸正从8英寸向12英寸加速转型。而不断变化的光伏硅片尺寸其实是源自半导体硅片,在12英寸晶体成功研发后,对应产出的最大硅片尺寸即210毫米,这将有助于行业在未来2—3年成本下降。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,虽然硅片尺寸增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是,如果要更经济地在全行业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增大硅片尺寸,就要把握好节奏。目前来看,210毫米硅片的规模化应用,仍需一段时间的磨合。
11月底,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、通威股份、中环股份、阿特斯等八家光伏公司联名倡议,推进光伏行业210毫米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,“在210-220mm尺寸范围内,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:210+/-0.25mm作为唯一尺寸,同时依照该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。”
市场将做出最终决定
随着“尺寸之争”愈演愈烈,产业内部开始担心不同规格的组件产品“鱼龙混杂”,或将对产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。 截至目前,158毫米组件和166毫米组件仍然是主流产品,大尺寸组件的出货率还处于攀升期,市场的最终选择尚需时间检验。 近十年来,光伏硅片和组件尺寸从125毫米到156毫米再到如今的210毫米,规格迭代从未停止。每一次硅片尺寸的升级都会遇到组件标准化的问题。
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电新团队则指出,硅片尺寸的换代是由成本决定的。一旦新一代大硅片的成本优于上一代硅片,换代升级就会迅速完成。
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认为,光伏产业要抓住未来发展机遇,而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正是业内企业对产品技术的积极探索。随着平价时代的来临,光伏将继续发挥在新能源中的重要作用,为我国能源转型贡献力量。
据悉,根据行业发展最新趋势,为吸纳166毫米、182毫米和210毫米电池片封装的组件产品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8年正式立项对组件标准进行修订,预计今年底正式对外征求意见,并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。大家拭目以待吧!
“多样性”引发适配难题
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看来,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成本上升,还会增加终端电站设计成本、供货风险。
组件回收 “由于组件尺寸不统一,不同规格的组件要选用不同规格的硅片、电池片,而边框、玻璃等辅材也需要按照不同尺寸适配。为了满足不同尺寸组件,上游企业和辅料供应商需要切换生产线,一方面产能损失将有所提高,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库存成本。”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告诉记者。
一旦某种材料供应紧张,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促使供应问题加剧。今年第三季度以来,光伏玻璃一直处于供应短缺周期,其价格从24元/平方米一路飙升至目前的42元/平方米,涨幅超75%。
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和市场负责人张映斌表示:“玻璃本来在不同组件厂之间就不能通用,玻璃企业一直面临库存压力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。组件尺寸的多样化将使大量玻璃因不同尺寸产品规格切换而损失,供应链匹配度低还将增加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。
此外,组件尺寸不同对下游电站适配也是很大问题。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组件的电气、载荷性能参数,支架、逆变器厂商要匹配及研发不同产品。这让寻找价值最大化的“标准化组件”势在必行。
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,业内人士也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。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光春认为,“尺寸标准化后,硅片、电池片厂商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库存,也不用再去考虑多种产品兼容的复杂设备,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,促进成本的节约、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。”
大尺寸是发展趋势
刘译阳赋予了组件尺寸标准化更大的意义。“组件尺寸标准化是实现全面平价的必要路径,是中国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,是进一步奠定中国光伏行业世界第一的基础。”
降低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产业的主旋律,在高功率的发展趋势下,硅片尺寸从166毫米到210毫米,都被市场称为“大尺寸组件”。那么,哪一个规格才是实现标准化的最佳选择?
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电新团队认为,从“兄弟产业”半导体的发展脉络来看,由于硅片尺寸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成本,尺寸不断变大已成必然趋势。目前,半导体行业尺寸正从8英寸向12英寸加速转型。而不断变化的光伏硅片尺寸其实是源自半导体硅片,在12英寸晶体成功研发后,对应产出的最大硅片尺寸即210毫米,这将有助于行业在未来2—3年成本下降。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,虽然硅片尺寸增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是,如果要更经济地在全行业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增大硅片尺寸,就要把握好节奏。目前来看,210毫米硅片的规模化应用,仍需一段时间的磨合。
11月底,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、通威股份、中环股份、阿特斯等八家光伏公司联名倡议,推进光伏行业210毫米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,“在210-220mm尺寸范围内,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:210+/-0.25mm作为唯一尺寸,同时依照该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。”
市场将做出最终决定
随着“尺寸之争”愈演愈烈,产业内部开始担心不同规格的组件产品“鱼龙混杂”,或将对产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。 截至目前,158毫米组件和166毫米组件仍然是主流产品,大尺寸组件的出货率还处于攀升期,市场的最终选择尚需时间检验。 近十年来,光伏硅片和组件尺寸从125毫米到156毫米再到如今的210毫米,规格迭代从未停止。每一次硅片尺寸的升级都会遇到组件标准化的问题。
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电新团队则指出,硅片尺寸的换代是由成本决定的。一旦新一代大硅片的成本优于上一代硅片,换代升级就会迅速完成。
晶澳科技执行总裁牛新伟认为,光伏产业要抓住未来发展机遇,而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正是业内企业对产品技术的积极探索。随着平价时代的来临,光伏将继续发挥在新能源中的重要作用,为我国能源转型贡献力量。
据悉,根据行业发展最新趋势,为吸纳166毫米、182毫米和210毫米电池片封装的组件产品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8年正式立项对组件标准进行修订,预计今年底正式对外征求意见,并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。大家拭目以待吧!
下一篇:
多晶硅价格跌幅收窄将逐步止跌企稳